学术动态

胡光伟教授开讲“英语教育大讲堂”第十九讲:Cultural influences and peer feedback i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李厚祥 时间:2018年06月22日 点击:

        621日下午4:30-5:40,香港科技大学英文系胡光伟教授在院系办公楼245会议室给天游ty8检测中心师生了一场题为 “Cultural Influences and Peer Feedback i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的精彩学术讲座。

胡教授指出,同伴互评是近四十年来二语写作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而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和视角曾被二语写作研究者广泛地用来解释同伴互评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这些研究者的研究表明,学习者的文化背景深刻影响他们对同伴互评的态度和参与情况他们在同伴互评中对彼此的角色期待和所采取的互动策略他们对同伴权威的认可度以及他们在同伴互评中语用知识运用等。在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详尽综述之后,胡教授总结出三个要点:一是这些研究发现莫衷一是,有些甚至互相矛盾。比如,有的研究发现来自儒家文化圈的学习者对同伴互评感到不适,因为他们认为纠错和提出批判性修改建议有损面子和破坏和谐人际关系。而另外一些研究发现,观点不同并不意味着不和谐,来自儒家文化圈的学习者对同伴互评并没有不适表现。 相反,他们乐意接受、采纳同伴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近十年来研究者对文化因素如何影响同伴互评这个研究课题的兴趣骤减,实证研究逐年减少 三是后现代主义学者对文化影响和同伴互评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们认为研究者将文化简单化、刻板化、本质主义化,在这样的文化视角下,学生往往被视为有缺陷的学习者。胡教授指出,在这些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文化作为一个曾经受重视的概念和视角,有逐渐被二语写作研究者弃用的趋势。 他认为同伴互评中的文化研究之所以出现目前的局面是因为研究者对文化这个复杂而宽泛的概念缺乏清晰明确的定义。引用维果茨基等人的社会文化理论,胡教授指出,学习者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通过与周围人互动习得语言的。因此,文化是影响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想让文化重新成为一个有用的、可操作的概念,研究者必须对文化进行概念重建。基于此,胡教授建议将文化分成三层, 即宏观文化 (macro culture) 、中观文化(meso culture) 、微观文化 (micro culture)

胡教授详细解释了各层文化的含义,并用自己的三个实证研究来分别说明这三个层面的文化如何影响同伴互评。 在一个2012年发表的研究中,胡教授和合作者 (Hu & Ren) 发现,较之于同伴互评,大部分参与研究的中国学生偏好教师反馈。这一研究发现可以从宏观的文化视角来解释: 这是因为在中国文化中,老师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中国学生认为老师是无所不知的知识拥有着。在说明中观文化如何影响同伴互评时,胡教授举的例子是他和合作者 Yu & Hu2017年发表的一个个案研究。研究发现,两中国学生 (一个来自农村,另一个来自大城市) 对同伴互评的不同理解、态度和操作是受他们经济、教育背景的区域性差异影响的 最后,以他自己一个长达三年的研究为例 (Hu, 2005),胡教授指出教师可以通过支架式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同伴互评的重要性理解同伴互评的内容、程序和操作过程学会如何有效吸收同伴建议以提高自己文稿的质量,从而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微观文化环境。胡教授认为文化不是决定性的,教师和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动性,通过有效手段改变微观层面的文化,从而自下而上改变中观文化和宏观文化。 胡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逻辑严谨、概念清晰、例证丰富、视角新颖,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给参加讲座的师生很大的启发。

 

参考文献

Hu, G. (2005). Using peer review with Chinese ESL student writers.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9, 321-342.

Ren, H., & Hu, G. (2012). Peer review and Chinese EFL/ESL student writers. English

Australia Journal, 27(2), 3-16.

Yu, S., & Hu, G. (2017). Understanding university students’ peer feedback practices in

EFL writing: Insights from a case study. Assessing Writing, 33, 25-35.

 

 

讲座现场

 


广外英教微信公众号

广外英教团学公众号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广州大学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学城校区)

邮编:510006

电话:(020) 39328080

传真:(020) 39328080